1.徽章
也稱標誌(英文中 logotype 的縮寫),是一種圖形元素(符號、標誌、圖示、圖像……),當其與特定呈現方式相結合時,就能形成一個代表某公司或組織的品牌形象,或標示某個事件、競賽、運動或個人。
2..最早可考之內容為訓練武堂之收據,作者不詳
由於難以獲得相關的歷史參考資料,目前仍無法確定越武道徽標首次出現的年份。然而,在 1959 年 6 月,越武道武術培訓中心(位於陳興道街與黃勉達街交會處)開出的學費收據上,武術大師阮越通(收據上寫作阮文通)已經使用了一款帶有三道火焰的徽標,這個徽標也掛在訓練中心的牆上。在當時,三道火焰的圖像經常出現在青年、學生及大學生組織的徽標上。而在 1959 年 3 月的另一份收據上則沒有任何徽標,只有左上角印有「越武道實用武術班」的字樣。
此外,在 1961 年 4 月 2 日的一張晉級考試照片中,可以看到訓練中心牆上出現了另一個徽標(首次出現的時間仍然未知)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徽標內包含一個圓圈,圈內則是陰陽符號。
3.越武道由短褲改為換穿道服,LOGO也出現在左胸口
到了 1964 年永遠武術訓練機構成立時,儘管學員們已經穿上了武術服,但胸前仍未繡上徽標。根據《越武道學派史(1912-1975)》第一卷的記載(作者為武術大師陳元道),在 1965 年 12 月 12 日,第 271 期學員宣誓加入學派的儀式上,越武道徽標首次出現在學員的服裝上(相關資訊刊登於《越武道精髓》第 3 期)。當時的徽標與今日版本基本相似,其設計自上而下包含:首行「Vovinam」字樣,之後增添了「Việt Võ Đạo」字樣,並在下方配有陰陽符號環繞於圓圈內。